查看原文
其他

[李锋评诗]摇晃的井水——谯胜东诗选评

2016-01-01 李锋评诗 摄影与诗歌


[李锋评诗]摇晃的井水——谯胜东诗选评


李锋按:这第17期评诗刚好赶上元旦,新的一年开启,我特意推出一位不为人知的优秀诗人:谯胜东。他是去年底才进入我的视野并带给我最大惊喜的诗人。他既能客观写实,也能变形寓意,两者都做到了语言上的准确直接,而极少假借花哨的形容修辞,朴素干净有力,真是一种大美。他说过,我是第一个给予他认可的专业诗评家。其寂寞可知。而专辑选评他的诗作我当仁不让,并认定这会是本专栏的荣耀。诗坛的雾霾和现实中一样浓重,且让被长久埋没的好诗人露一下脸儿。


《摇晃的井水》

我是那个捞月亮的猴子
当井水再一次晃动的时候
我看到了我
还在吸收碎光的
多毛的脸

2014

一张被世人弃掷的荒芜的脸,他的表情还有没有人能看懂?他在经历自身的变形记,他在生活的井底看到了自己“多毛的脸”。而他并未放弃对月亮所象征的美与光的追逐,便在幽狭之地也还在“吸收碎光”,并借助这光看到了自我的镜像。晃动的井水里有着破碎的月光,单从物理角度讲,“吸收碎光”也是准确的,那是水面趋向平复、镜像拼接完整的过程,而“吸收”一词又兼具了主体能动性,使得最后的肖像不只是静定的画面,而是有了精神的冲力。


《军绿色的帽子》

我曾有一顶军绿色的帽子
衬布是白色的
里圈是邦硬的棕黄色塑胶片
我曾戴着它穿过田野
那上面停歇的蚂蚱曾陪我走过一段时间

我所知甚少
我只走过山峦和村落
最远还去过集镇
我所知甚少
当他们用梿枷拍打
铺晒在场面上的
叶子已经变黑的蚕豆秧蔓
我只是蹲在草丛里
将那些迸溅出去的蚕豆
一颗一颗拾捡

我所知甚少
当我的伙伴把我的帽子象飞碟一样
扔来扔去
做短暂的飞行时
我只能以胀红的脸高喊着
并跑来跑去

但是我的帽子已经丟了
不知去哪了
如果找到了
我要把它洗刷干净
挂在墙上

不为别的
只为看一看那上面挂破的口子
看一看口子里撕开的
受伤的宁静

2007.

这是一首有着丰富质感的怀旧诗作。它很轻易地就将我打动。 “那上面停歇的蚂蚱曾陪我走过一段时间”——这是最有神采的一句,蚂蚱在帽子上停歇或许只是偶然,但诗这么一写立马有了神气,活画出戴帽人的得意,我们可以想象那是崭新的帽子,它的军绿色或许让蚂蚱误以为那是片青青的草野。时光里的物象最终消失在时光里,曾经的得意挣闹气恼都消隐不见。时光在帽子上撕开了口子,对帽子的回忆也撕开了时光的口子,诗到结束,是一个在想象中对着这两道口子静静感伤的人。


《秋天》

秋天
植物粘附于牛背上的种子
使牛不舒服

那些可吃的东西
有一些变成了干粪痂
有一些
则变成了肛门周围的飞虫
尾随着,嗡嗡叫

它一声不吭地走着
用尾巴摔打着權木枝叶
这时就踩松了一块石头
接着从谷底传来一声闷响

2013

在诗歌里面写一些动物的“人性故事”是我所讨厌的,尽管我不怀疑事件的真实性,但那毕竟是特殊事件,尽管我也会为之感动,但我还是反对刻意煽情。而这首诗我为什么喜欢呢?他写出了动物的日常状态,很具体,很体贴,这才见功力。秋天,是很容易落入俗套的诗歌题目,这样的诗歌太多了,往往从人、从自然环境着手,写的比较散漫,抒发些空洞的情怀情调,就再没什么了。而这首不同,它完全围绕一头牛来写,能入能出,真实真切,新鲜而有味道。


《在广场》

在广州火车站的露天广场上
我几乎要睡着了
却又不敢睡
妻蜷缩在我怀里
行李很近
到处都有晃来晃去的人
她告诉我
不能都睡

那是要回去
还是要来
衰弱的清醒里
人感到好艰难
有一阵子
她的咳嗽振动我的身躯

而我身披着
接近清晨的寒冷
那一次
她那样望着我
望着不远处

很多年后
我荒漠的身体
还有着刀子无法穿透的宽广度

2008

第一段写到“露天广场”,其本身也是露天式的写法,直接以现在进行时还原到生活现场,那份切近感一下笼罩了读者,在作者是再次感受,在读者是感同身受。到第二段开头才淡淡逗出回忆的语气,紧接着又立刻回到现场最为感人细节里去:“她的咳嗽振动我的身躯 ”。到最后一段才推开一个大幅度的时间距离,作者笔触在远近之间自由出入,便同时获得了直击现场的亲切和回味前事的伤叹,归根到底是因为刻骨铭心,那是用身体抵挡过的寒,也是用身体偎暖过的爱。


《青核桃》

那年夏天
我们吃青核桃
嘴唇变黑
手上的污迹
怎样也洗不净
那些绿色外皮
有的一砸便裂
有的要在石板上磨擦
然后用水冲洗

多少次,我们在人家的附近去敲打
有多少石头,扔进了秧田里
多少次我们被主人追赶
两个贼娃子
我和小卫
但我们在僻静处
却相视而笑
为那一路逃窜的风
为我们良好的警觉性

那年夏天
太阳高照
树木繁盛
蝉鸣鼓噪于浓荫
当我听到他那〝怪鸟〞的叫声
便坐不住了
从此刻起
隐藏的东西让我如此不安
仿佛只有踏过那发烫的石板
这颗心才会归于平静

2007.

在我很小的时候也曾在村子里爬树摘吃过青核桃,读这首诗便唤起我亲切的回忆。三段基本上呈倒叙的形式,可他又不是对单次事件的回溯,而是对多次同类事件的综合呈现,这便显得繁茂厚重,回忆里的“我们”便完全被涵融在环境里了。第一段吃核桃,是平静喜悦的结果,那黑色嘴唇必然带来相互的嘻笑;第二段偷核桃,是紧张刺激的过程,在追骂投石之下如风般逃窜;第三段才回到事件的初始,约好的行动暗号一旦叫响,那颗心就再也按捺不住,必须再次赤脚踏上那“发烫的石板”才能平静。于诗歌的结束处按下启动键正是这首诗的妙处,这记忆一点都不曾发黄,在回忆的当下再次唤醒了鲜活的生命冲动。


《沿河的风》

骑自行车的妇女
后座上带的婴儿
睡着了
小脸儿仰天
倒向后面
这时沿河的风
就从她脸儿的绒毛上
吹过来了
直吹到后面赶来的一个
不认识的
但说了一句
“娃睡着了”
的路人脸上

2013

真好!这是我一读完马上来到嘴边的话。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诗叙述时间也即我们的阅读时间与所写动作的实际时间的一致性。比如说“小脸仰天”、“倒向后面”,语言的短和动作的快是相当的,还比如说,最后绵延不断的长句(虽有分行但语意上是一句)也正好对应了骑车赶上来的稍长的时间过程。这就是诗人可以恰如其分地使用“这时”而不用“那时”的原因,语言“这时”的叙述时间与动作“那时”的实际时间是合拍的,所获得的阅读效果便是事件在读者眼前的温馨重演。这就叫写活了,语言具有了影片的功能。还要提到他那极端细腻的笔触(“脸儿的绒毛”),这份细腻既表现了婴儿的可爱,也体现了路人的爱意,所以才会特意赶上来关照一句:“娃睡着了”。



《破木桶》

有一个破木桶
在空气的挤压下
开始滚动
从水泥台阶上
一级级
发出越来越响
越来越破烂的声音

这是一个园丁浇花用的
弃掷不用的破木桶
平时静悄悄的
但是这天
它自己就滚动了

滚到操场上
这时没有学生上体育课
也没有男生踢着它玩
它就静悄悄地
投下不为人注意的阴影

2015.1.8

体物工细,层次井然,韵味无穷。诗到最后,好像可以说诗人绘就了一幅静物画,但它滚动的前戏让这种说法变得不够准确了,它在黯然投下自身阴影之时似乎还有着不甘的内在能量。是的,我们需要思考木桶滚动的能量来源在哪里?第一段有一个说法——“在空气的挤压下”,为何不说“在风的吹动下”?这是一种有意的陌生化写法,目的是淡化外在的驱动,过渡到第二段的说法——“它自己就滚动了”。诗人有意要把死物写活,好寄寓一点人生的感慨,比如对被废弃的命运的不甘,挣扎抗拒的终归无人注意的徒劳,而那最后投下的阴影一如掩面的自悼。好在这一切都是意味性的隐隐地指涉,并非凿实的强植性意涵。


《证件照》

这个时刻
我绝无倦意
因为我永远站着
而且已经看到你了

2015.9

这首诗带给我最为奇异的感受,我甚至无能表述这份感受,幸好它同时唤醒了我记忆中的一张照片,就是卡夫卡那张流传最广的标准像,我想说它们给了我相同的感受。我在想这种奇崛的诗写必然来自诗人绝异的灵魂深处,绝非写作手法上的肤浅搬弄。“这个时刻”,应该就是被查验证件的时刻,也是渺小个人面对有强制权的庞然大物(国家、机构等等)的时刻,他写出了一种审视与被审视的互转,或者说被审视者也可以有一种审视的回击,奇异的是他把这种能动性赋予给通常来说形象死板的证件照了。有没有灵异之感?有没有惊惧之感?又是谁在惊惧?


《红皮肤的孩子》

有一次我躺在一个老鼠窝里
和这些红皮肤的孩子躺在一起
我就很不安
我的不安来自于外面的光线

2015

我相信卡夫卡会是诗人喜爱的作家,他不断用诗歌的形式书写着他自己的《变形记》。这一次,他变身为尚未长毛的老鼠仔儿——“红皮肤的孩子”。他并不需要明确交代形体的变异,那太笨拙了,而是直接进入异化的生存现场,直抵内心的不安,直揭不安的因由,完全合情合理,快进快止,语言极为简明本质。诗人之高明,让我再一次叹服。


《归途》

现在我怀抱着
多年来我在荒野上割下来的那一抱杂草
往回走
那杂草就在我的怀中
煨起了一股很大的
浓烟,那浓烟中
没有人能看清我。

现在我再次请大家阅读这首诗,我再次展示当初写下的几句评语——“读这首诗我看到一个胸有火碳却被浓烟埋没的人。用超现实的手法极快捷地揭示了自身价值和人世处境。有原始之境,有沉雄之力,有郁勃之气。”——我有刻意的拔高吗?我会捧杀这样的诗人吗?我只担心我的评价追不上诗人的实际水平!



▎诗人简介:谯胜东,陕西西乡人,生干1974年,农民工,常年在北京干活。极少有作品发表。

▎编者简介:李锋,男,1985年生于河南濮阳,2009年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从事野外录井工作,业余大量阅读中国当代诗歌,是一名有自己独到眼光的诗歌编选者与评论人。微信号:925443731。新浪微博名:李锋评诗。


☆ ☆ ☆ ☆ ☆

文艺是你内心的生活态度

摄影·诗歌·艺术·电影·音乐 | 微信·zzw-1028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扫码关注

主  编: 黎明的酒杯

本期作者:李锋、题图摄影:黎明的酒杯、排版:林燕

2016.01.01

点击如下链接可查看近期栏目精选推送

特辑:《新世纪诗典》选评

想给欣欣念首诗——面海诗选评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 博尔赫斯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 李元胜

房奴郁达夫 || 肖伊绯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上期 [李锋评诗]特辑---明天每周诗选


本文发表诗歌和诗评均取得授权,版权归作者所有。公号和网站转载请联系“摄影与诗歌”,喜欢的朋友,请直接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